每年的8月6日是我国淋巴瘤患者关爱日河南配资网,取“086”谐音之意。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数据显示,中国整体淋巴瘤5年生存率仅为38.4%。
如何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临床实现更加规范科学的决策,成为医患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内首个聚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公益活动在北上广三地同时开展,医患携手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共同编创并演绎了三幕人生剧。南方+专访在其中扮演角色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李文瑜教授,畅谈淋巴瘤治疗现状与未来。
李文瑜教授在人生剧中本色扮演。
“医患共同决策”需要互相理解
在剧中,李文瑜教授本色出演“主任”的角色,和经管医生、住院医生一起河南配资网,让患者看到了真实的淋巴瘤诊疗决策过程。
“淋巴瘤的治疗需要医患共同决策,三幕剧让患者看到医生面临问题是如何做选择的,也会更加愿意配合医生。”李文瑜教授分享道,“同时,医生有时候不理解患者为什么这么执着,从这部剧里,医生也可以体会到患者的不容易,他们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心理焦虑、担心治不好浪费钱等等。医患共同决策,需要互相理解。”
李文瑜教授特别指出,在弥漫大B淋巴瘤治疗中,一线的黄金窗口非常重要。“就像剧中的患者,他怕一线治不好,考虑留点钱到二线。其实一线根治了,患者获益是最大的,要把好药用在前面。如何设计长远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创新疗法让早期复发率下降
李文瑜教授呼吁,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来说,医生和患者追求的目标就是“一线根治”,要抓住“黄金窗口”。“国内多款淋巴瘤药物已经纳入医保目录,患者在经济可负担情况下取得最好的疗效,这是最重要的。”
创新药不断涌现,为DLBCL患者带来了治愈新选择。尤其是创新ADC疗法的到来,突破了20余年来DLBCL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天花板’。Polarix研究证明维泊妥珠单抗联合方案,降低了27%的疾病进展、复发和死亡风险。“我们非常有感触,患者用药后,至少在上市这一年半以来,很早期复发的患者明显减少了,这是我们医生的切身感受。”李文瑜教授指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很短的时间早期复发,往往预后是非常差的,长期生存不到10%。
对于这类高侵袭性淋巴瘤类型,一线治疗失败后需给予积极有效的抗淋巴瘤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及改善长期生存结局。近年来,T细胞免疫疗法飞速发展,正在引领着DLBCL二线和后线治疗的全面革新。
“T细胞疗法也是划时代的。以前我们难治的病人,几乎没有能活下来的,有了CAR-T治疗,大概有40%的患者能够根治。以格菲妥单抗为代表的双抗药物,可以实现超60%的完全缓解率,这是医疗上的巨大进步,在五年前都是想象不到的。”李文瑜教授感慨道。“而且格菲妥单抗不是单药,跟ADC药物、靶向药、化疗药物的联合,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也是这两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步非常快的一个领域。”
创新疗法不断涌现,药物可及性也至关重要。李文瑜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医保目录已经纳入包括维泊妥珠单抗在内的多种淋巴瘤治疗药物,“也期待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领域,格菲妥单抗、莫妥珠单抗这些双抗药物可以通过谈判纳入医保,让更多患者用得起‘救命药’。”
南方+记者 严慧芳河南配资网
国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