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非遗新造物·宝韵未央”南方珠宝艺术联展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盛大启幕。这场由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与广东洛克南方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高端珠宝艺术盛宴,汇聚非遗精粹与现代设计金富宝,以“珍宝与气韵相融,传承与创新共生”为核心理念,向公众呈现一场跨越千年的东方美学对话。
受访者供图
开幕盛典:大咖云集,共话非遗新篇
开幕式现场,广东南方二八九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向红、南方日报专刊部主任兼南方+客户端副总裁陈韩晖、亚洲珠宝文化设计工艺协会执行会长郑陈曼芝、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会长王国清等嘉宾共同出席。宝创会创始人何伟贤作主题讲座。
受访者供图
在开幕致辞中,崔向红直指非遗传承的核心命题,强调“交易才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她援引朱炳仁铜艺年销十亿的成功案例,揭示本次展览的创新内核:“此次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是展销结合的创新尝试——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金富宝,让非遗珍宝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受访者供图
在阐释本次展览“南方”的品牌深意时,崔向红指出其凝聚着四重底蕴:省级非遗馆“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与省级美术馆“广东洛克南方美术馆”的双平台文化高度,289艺术园区提供产融结合实体空间,下载量过亿的南方+客户端珠宝垂直频道的流量引擎,以及由非遗馆馆长墨白与媒体跨界人士组成专业策展团队的专业基因。依托这一强大支撑体系,本次展览正以“展销一体”模式突破传统,通过南方+亿级流量的线上辐射与艺术场景的线下沉浸体验双轨联动,将非遗珠宝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受访者供图
媒体赋能:破壁产业“深水区”,照亮珠宝之光
陈韩晖则从媒体视角揭示了珠宝行业的痛点与破局之道。过去一年,南方+《在+探宝》团队深入番禺、平洲、水贝等珠宝产业腹地金富宝,发布深度报道52篇,触达人群超千万,致力打破公众对行业“水太深”的刻板印象。“珠光不仅应照亮珠宝,更要照亮做珠宝的人。”陈韩晖表示,本次展览是媒体搭建信任桥梁的延伸,旨在推动产业从“隐形”走向“显性”,让东方美学的复兴“被看见、被记住”。
受访者供图
策展初心:打破产业与消费的“那层纱”
策展人和利分享了策展背后的故事。十余年珠宝行业深耕,让她深知“好工艺难遇知音”的困境:“上游匠心之作藏在深闺,消费者苦寻靠谱渠道,产业与市场间就像隔着一层纱。”一年来,她与南方日报团队走访数十家珠宝企业,决心成为“掀纱人”:“此次展出的古法黄金、翡翠雕件、艺术珠宝总价值过亿,件件皆孤品。我们搭建这座桥,就是要让匠心不被埋没,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珠宝的力量。”
受访者供图
行业洞见:非遗活化的商业化密码
宝创会创始人何伟贤带来压轴演讲,直指非遗传承的核心矛盾:“非遗成为‘遗产’,正是因为商业的断链。今日重拾,必须让从业者获得应有回报。”他系统提出东方珠宝美学的当代化路径:设计上需深挖如敦煌藻井纹样、陕西博物馆图腾等传统文化基因,使非遗与年轻群体建立情感共鸣;技术上倡导“半科技”模式——通过3D建模降低复杂工艺门槛,再经手工润饰保留温度,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商业上应效仿老铺黄金、潮宏基等品牌,将非遗元素深度融入产品创新而非简单复制传统纹样。他表示,将启动“东方珠宝美学标准实验室”,推动ESG环保工艺认证体系,并预告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生肖”为核心的2026香港设计大赛,让非遗真正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第三种语言”。
受访者供图
展览盛况:传统与现代共舞的珠宝史诗
本次展览不仅是非遗珠宝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实践。依托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的省级平台优势、洛克美术馆的当代艺术视野,以及南方+的亿级流量支持,展览将持续探索非遗珠宝“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中国非遗珠宝走向世界开辟新的可能。
受访者供图
【供稿】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 郭羽纯金富宝
国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